关注公众号
随时掌握最新养生资讯

孩子不听话时,怎么做才能收到成效?

ID:7 / 打印

就算采取坚定而又严厉的态度,也要和蔼可亲。


孩子爬到危险地方时,首先要把孩子放到安全地方,然后义正词严地对孩子说:“再也别上去,太危险了。”


与其大喊大叫,不如严厉地告诫孩子。如果妈妈每次都大喊大叫,孩子就会想:“我终于又让妈妈爆发了,我再让她爆发一次。”孩子认为妈妈生气的样子很好玩,而且认为自己终于掌握了用错误行为控制妈妈的方法。


用语言表达。


不管面临什么问题,家长都要想方设法用语言解决。也就是说,家长不能依靠武力确立家长的权威性,而应该依靠精神的感染力博得孩子的信任和爱戴。


要像教练一样看待问题。


孩子做错事情时,不能只重视该如何惩罚孩子,而应该重视怎样教育孩子。比如孩子撒谎时不惩罚孩子,而对孩子说:“妈妈真心希望你下次能跟我说实话。”这么一说,孩子自然就能明白诚实的重要性,问题的解决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果家长一味惩罚孩子,孩子并不一定能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


理解孩子。


蹒跚走步的孩子,一般用行为表达意愿。所以,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,努力理解孩子的行为,这样才能消除诸多不便,确保孩子茁壮成长。同样,当孩子做错事情时,家长不要先想着训斥孩子、惩罚孩子,而应该先观察孩子有没有要说的,要说的是什么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,再拿出应对方法。也就是说家长不要急于表态。


尊重孩子。


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体,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,尊重孩子的感情,尊重孩子喜欢的东西,尊重孩子的优先顺序。这样孩子的问题行为才能得到消减,和家长的关系也能得到改善。这是家长和孩子都能取得胜利的战略。


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


家长经常犯的错误之一是,期待孩子马上改变问题行为。很多家长经常懊恼地说:“我已经努力了、尽力了,但没什么效果。”孩子不是输入指令就能马上执行的电脑,改变孩子的错误行为,家长要具备足够耐心和韧劲。


家长有必要审视自己的说话方式。


与其声色俱厉地指责孩子:“我跟你说几遍,你才能整理床铺?”还不如温柔地、和风细雨地对孩子说:“你能想到整理床铺,妈妈真高兴,等整理完了跟妈妈说一声,好吗?我要好好奖励你。”通过这种说话方式,鼓励孩子做出顺应妈妈的行为。


保持始终一贯的教育方法。

82f0e16eb71a68af4314c7d8780ae04b.png!mfit_w2048_h2048_jpg.jpg

调教孩子时,如果始终能保持一贯性,那是再好不过的了。有时循循善诱,有时严厉惩罚,孩子的问题行为就很难得到改变。“熟能生巧”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学习乐器,也适用于学习新的好行为。不要以为孩子反复出现问题行为,就认为方法不正确或没有效率。要知道始终一贯的教育方法是最强有力的。


不要经常使用惩罚这一手段。


明明知道不应该惩罚孩子,但有时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不知不觉中去惩罚孩子。结果,家庭教育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战争,使得家长和孩子两败俱伤。治愈心灵的创伤,不仅劳心劳神还需要漫长的时间。更可怕的是心灵的阴影永远赶不走,它会永远盘踞在孩子心灵的一角,伴随孩子的一生。如果家长一气之下失去理性,那么真诚地表示歉意吧。然后真诚地请求孩子帮助妈妈找到更合适、更贴切的方法。这样不仅能防止和减少孩子和家长发生冲突,也能让孩子努力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。


“暂时出局”的方法。


很多家长认为“暂时出局”的方法是指出孩子错误行为、有效调教孩子的好方法,所以使用频率比较高。如果对四岁以前的孩子使用这个方法,效果有可能不太好。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尚不能自如表达自己的情感,不能区分是非曲直。如果家长长期使用此方法,孩子只能认为家长不喜欢自己,而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错误行为。


对稍大的孩子也不太适合。不符合实际状况的“暂时出局”方法,让孩子和家长之间失去亲密感,因此陷入愤怒、报复、抵御的恶性循环。家长使用“暂时出局”的方法之前,要好好想一想:“‘暂时出局’的方法,果真有效果吗?”“孩子能不能自悟自己的错误?”


不要威胁孩子。


“光打雷,不下雨。”如果孩子明白家长的话只是威胁、吓唬,并不是真的采取强硬措施,那么孩子以后更是有恃无恐,甚至会藐视家长。不能因为自己是家长,也不能因为孩子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骨肉,就认为自己有权力胁迫孩子、威逼孩子。


不要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,就算效果缓慢,也不要灰心丧气。


对孩子的问题行为,有些家长的态度经常发生变化。一会冷若冰霜,一会热情洋溢;一会斤斤计较,一会慷慨大方。其实,如果家长采取始终一贯的态度,孜孜不倦的努力,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快就能得到改变。


Tips 惩罚孩子时,应该注意的事项:


1.火冒三丈时,不要惩罚孩子。


2.强硬的惩罚手段,不一定有好效果。


3.惩罚孩子时,不能侮辱孩子,让孩子感觉羞愧或产生负罪感。


4.不能把惩罚当做复仇的手段。有时,为了故意惹妈妈生气,孩子也会做出问题行为。


5.尊重孩子的情感:“你不能到外面和同学们一起玩,一定很失望吧。妈妈给你读故事书,情绪能不能好点?”


上一篇: 心灵处方——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怒气。
下一篇: 在外耍赖的孩子

作者:admin @ 成都养生网   2024-03-25

Copyright 成都养生网 Rights Reserved.

与本文相关文章

栏目导航